|
本网讯(秀山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倩)秀山龙凤花烛由纯蜡制作而成,由龙、凤和花卉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不仅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秀山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在秀山,正是这一非遗项目,点亮了无数残疾人的就业梦想。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陈建友,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学到了一门技术,为他们毕业后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在秀山特殊教育学校,秀山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正在为一群特殊孩子上着龙凤花烛制作课。熔蜡、调色、塑形……每一道工序,陈建友都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与为正常学生“言传”授课不同的是,陈建友不时需要用手势“身教”,用身体语言,详细为孩子们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
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王凤说:“我们有聋哑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还有多重残疾学生,陈老师教学的时候,就存在沟通上的困难,但是他克服了这种困难,现在和我们的学生沟通得很顺畅。”
为了提高特殊孩子的生存技能,传承非遗文化。自2018年以来,陈建友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非遗文化课程,为孩子们传授龙凤花烛制作技能。并引导孩子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赛事,为走出校园、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4年前,患有听力障碍的曹雳曾是秀山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在学校的非遗课程中接触到了龙凤花烛,不仅课堂上跟着陈老师认真学习制作工艺,毕业后也进入陈建友所开的龙凤花烛体验中心工作,每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2019年,有幸跟随陈老师系统学习龙凤花烛制作工艺,在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如今我已基本能独立完成双喜烛、花烛、龙凤烛等的制作,我很感谢陈老师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教导,让我有了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曹雳说。
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授课的同时,陈建友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扶残助残工作。在县残联开设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陈建友为学员们详细介绍龙凤花烛的就业前景及公司的人才需要。不仅在课堂上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的培训模式传授龙凤花烛制作工艺,还对所有学员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特质提供制作、销售各个环节的就业岗位。
陈建友说:“2023年,秀山县残联开了残疾人培训班,也是以龙凤花烛为主题,通过这个平台,我培训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学员,解决了他们的一些就业问题。”
萤萤烛火,助残逐梦。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自己的生活在最初可能只是一片荒原,来自社会各界的扶持使自己的土壤变得肥沃,让自身的努力能够有“地”可施,有“果”可成。助残路上,陈建友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一批又一批残障学子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希望的花朵,让他们有底气、有自信在追梦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