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举行,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展开朱治国用宝贵生命书写的人民答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幕幕暖心的画面、一句句朴素的话语,无不展现出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朱治国同志的“生命答卷”中读懂“精神密码”,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楫争先建新功。
读懂“吾心一片磁针石”的精神密码,保持赤胆忠心。“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从城市到戈壁,从办公室到“党建口”再到“干部口”,历经多次“跨界”,组织上安排到哪里,他就坚决服从去到哪里。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全力以赴、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毫无怨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勤补精神之“钙”,激扬“爱国之情”、立牢“报国之志”,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熟悉和精通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多面能手”,进而全面付诸报国强国之行。把炽热的信仰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密码,厚植为民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朱治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记在心里,以“时时、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推动全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为3483名村干部圆了大学梦。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解锁精神密码,涵养“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为民情怀。勇挑重担,为民“撑腰”,敢啃“硬骨头”,敢接“硬茬子”,敢跨“娄山关”“腊子口”,不做“太平官”“佛系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磨砺“铁肩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读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密码,永葆清正廉洁。“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朱治国用他22年工龄、25年党龄,坚守公权姓公的“责任田”,绝不用作“自留地”。与妻子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工作“打过一次招呼”;在家人面前,他绝不会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和亲友聚餐,他要求绝不许带“一个外人”;没让亲友们“沾”自己一点“光”。妻子因病去世时更是立下规矩:不收礼金、不焚香、不烧纸、不请客。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清正廉洁是安身立命之本,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铭记于心,从廉洁教育的“反面案例”中常练“一日三省”之功。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切实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