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谢慧芳 解浪 戴刚)4月10日,平头镇种植的茯苓迎来首次采收期。该镇探索“松材线虫疫木防治+茯苓种植”新型林下经济模式,既保护了林业资源,又实现了助农增收。
莲塘村利用疫木伐桩种植茯苓,伐桩之间比较分散,村民在采收时用锄头小心地刨出茯苓,然后用背篓背走,挖出茯苓后又及时盖土,待年底再进行二次采收。茯苓种植、采收流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吸纳了附近的村民就近就业。
“今天,我们第一天来到这里挖药材,不知道这些树桩还可以长出好药材,我们老了,到这里来找点零用钱。”莲塘村村民王菊花高兴地说。
据了解,平头镇因受松材线虫病侵袭导致松树死亡,且具有很强的传播性,直接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为此,平头镇引进企业,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疫木伐桩上尝试种植茯苓。茯苓菌丝吸收疫木中的幼虫,松油当作营养实现消解和转化。原本只能销毁的疫木伐桩,变成了茯苓生长的基材,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利用疫木种植茯苓,种一次可以收两次,现在收第一次,预计八月收第二次。收成结束后,树桩全部腐化,再重新补植树木,恢复生态。”莲塘村茯苓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显文说。
莲塘村当前忙着采收茯苓,计划还将增加人手,预计第一批次的茯苓约20天可采收完毕。茯苓有很高的中药价值,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市场前景广阔。
“一个20公分左右的松材线虫病伐桩,两次收成约17斤,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能产生50元左右的经济价值。”莲塘村茯苓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显文说。
平头镇多次前往黎平县考察茯苓种植,2024年,平头镇与黎平东园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由该公司负责茯苓种植技术、加工、销售,平头镇就近提供劳力及完成疫木处理。
“我镇为除治松材线虫病,引进茯苓种植企业,菌棒种植在患有松材线虫病的伐桩上,助推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截止目前,全镇共种植5万株伐桩,带动村民就近就业,预计将支付70万劳务费,可实现经济价值300万。”平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振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