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蕴藏着无穷尽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记得在一次关于《亚鲁王》的座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刘雍说,他在巴黎参观世界民族艺术博物馆,发现中国部分的展品绝大部分是贵州的;参观我们国家博物馆,民族民间艺术展品同样是贵州占了绝大比重。这使孤陋寡闻的我听了很感惊喜和自豪。贵州的侗族大歌、苗族的刺绣和银饰、布依族的蜡染等民间艺术,已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各自的独特魅力。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只知道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不知道贵州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汉族屯堡文化。屯堡地戏虽也曾远赴巴黎、台北等地展演,但地戏只是屯堡文化多个表征之一。
600多年前,为了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一大批来自江淮地区的卫所官兵奉命入黔屯戍,亦兵亦农,落地生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在开创新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把先进的农耕、水利、建造、饮食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带给了相对落后的当地人民。屯堡人虽同属江淮移民,却分布在不同的州、县、乡村,要在异地扎根,既须慎终追远、不忘本初,又须抱团交融、同心勠力。天长日久,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它既有异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又不同于因数百年流变已经旧貌新颜的祖源地文化。所以屯堡人是一个以高度的自觉、自信和坚韧来留住“乡愁”的汉族群体,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屯堡文化的特点,我试着归纳为:礼俗化、亲缘化、固守化、活态化,它体现在语言、建筑、农耕、编织、服饰、饮食、文化娱乐、节庆活动等方方面面。
对屯堡文化的研究,20多年前就已开始且成绩斐然,蔚为地域显学。但主要成果是文献蒐集、理论探索、宏大叙事,微观化形象化的文字呈现偏少。这一套《屯堡小识丛书》,通过多位作者探寻、访谈的方式,对屯堡的建筑、地戏、服饰、手艺、民俗等方面,作出生动形象的描述,正好丰富了这个块面。我阅读书稿,深受现场氛围的感染。在此很高兴地向读者朋友推荐这套信息量很大、可读性很强的丛书,它会帮助你走近独具魅力的屯堡文化。
(此文为《屯堡小识丛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