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堡,自从在明朝初年出现后,就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存在,历600 余年风雨晴晦而不衰,至今仍然长青!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瑰宝。
明朝建立之初,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元朝的梁王还在割据西南,而且多次杀害明朝派来的使者。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廷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率30万大军征云南。明军获得全胜,历时3 个月,平定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廷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征南大军以卫所为编制戍守各地,卫所军士屯种收获以自给。这些卫所军士及家属所居之地就形成了屯堡。这是一次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经过从洪武到永乐的数十年的经营,永乐十一年(1413),明朝廷决定设立贵州布政使司,划云南、四川、湖广、广西各一部,组建成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当年散落在西南地区的屯堡,就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贵州省内。屯堡的建设和贵州布政使司的设立,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安定,促进了地方开发和民族融合,也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艺术。
600 多年前,来自南直隶的应天府、凤阳府,以及江西、浙江的军士及其家属,扶老携幼,远离故土,到达西南,在贵州地区安下家来,成为屯堡人。屯堡人落地生根,坚韧不拔,胼手胝足,开发贵州,对贵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既是地方的守护者,又是地方的开发者。屯堡人的勇敢担当和巨大的付出,至今仍然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开拓进取,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耕种、养殖、纺织、冶铁,也促进了贵州商业的发展,沈万三传奇性的商业故事就具有典型意义。明朝重视文教,朝廷在边疆军卫和土司地区都大力推广学校建设。由于儒学教育的发展,后来,在全国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中,贵州的学子曾经先后两次夺得文状元。
贵州地区民族众多,屯堡人与各民族人民交错杂居,却能和睦相处。不同文化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又互相包容,和谐发展,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写照。屯堡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故乡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语言、服饰、建筑、戏剧,在今天屯堡的村寨里、田野上,在日常生活、节日集会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这些活的历史风景。这些延续数百年的独特风俗,是屯堡人身份的自我认知,是肩负国家使命的一种标志,也表现了他们坚守传统、不忘根本的韧性。屯堡人对遥远的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深情。以安顺天龙屯堡人而言,他们自明初至今已繁衍20 余代,四姓族裔达数万人,他们每年都要面向家乡南京遥祭。2005 年6 月,安顺地区的一支屯堡人曾经返回江南寻根。当他们在南京祖居地石灰巷与南京的乡亲们深情拥抱时,绵绵600 多年的思念,如同长河打开了闸门,浓浓的亲情刹那间奔涌交融,场面令人泪奔。重视祖先传统,重视血脉亲情,在屯堡人数百年的文化传承和坚守中,展现了这种悠久的中华民族的特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屯堡是贵州地区生动的现实生活,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语言的、音乐的、美术的,乃至社会学、民族学、国家治理的诸多宝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屯堡中也还有一些未解之谜有待开启。当代人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义务开发和利用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屯堡进行深入研究,整理、研究屯堡的历史文化,深刻认识它的精神内涵,挖掘它的当代价值,是保护和传承屯堡文化的基础,也是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前提。
对屯堡的研究,从20 世纪20 年代就开始了,到20 世纪80 年代成为一个热点。近20多年,屯堡引起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投入到屯堡的研究中,屯堡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数十年来,在各个学科领域对屯堡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大批成果,屯堡的历史面貌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广泛地被认知。当前,在举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有必要对以前的研究做一番梳理和总结,以推动屯堡研究开出新的生面。
2023年,贵州省委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把编辑出版《屯堡文丛》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屯堡文丛》设计规模宏大、体例严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文献、专题研究、资料整理、文学艺术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5个书系。可以说,《屯堡文丛》囊括了有关屯堡历史文化的全部内容。《屯堡文丛》是对屯堡文献的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是对以往屯堡研究成果的完整总结,也是为今后屯堡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打下的坚实基础。对屯堡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本身也带有抢救保护的意义,让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不再丢失,将它们挖掘出来,服务于当代社会和文化建设。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同时是一项具有前瞻意义的工作。一切研究和实际工作,无不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成果,汲取经验,以开辟新的路径,取得新的成果。《屯堡文丛》秉持全新的出版理念,精心编辑、精心制作,努力为全社会奉献出文化巨制、文化精品。相信,《屯堡文丛》的出版,将会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方便,大大推进屯堡文化的研究、传布和开发利用。无疑,《屯堡文丛》的出版,也将进一步彰显屯堡的价值,助益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益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事业。
(此文为《屯堡文丛》总序)
|
|||||||||||||||||
|